「國內生產總值」:各本之異

[底本][底本]
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
無編輯摘要
無編輯摘要
第三行:
 
== 名 ==
此詞源[[英語]]''Gross Domestic Product'',東亞諸地各有其譯:中國大陸譯'''國內生產總''',臺灣譯'''國內生產毛額''',香港譯'''本地生產總値''',日韓譯'''國內總生產'''<ref>韓國漢字作「國內總生產」;日本新字體作「國内總生產」,大典取舊字體爲正。</ref>,越南譯'''內地總產品'''或'''國內總產品'''<ref>越南語構詞顛倒,本作「總產品內地」「總產品國內」,現據文言文法書之。</ref>。然諸名甚長,故東亞諸國今直取英語縮寫'''GDP'''入文也。
 
== 算出 ==
考其義細闡之,一此總諸貨物市價相加而得;二其所度量者成貨之價,而原料媒物之價不計,如棉麻紗絹成衣各有價,而唯計成衣之價,餘者不論。三其所計者拘於一時之內,多以一稔為限,且計所生產之金額而非銷售者。四其計積日所得之數,而為某時當日之數,故為流量。五其所計者乃一域所包之物產,而非唯方民之所產。六互市之物方計入,若家務、自給自足之產物皆不計。總而括之,立足於:所得、消費(貯蓄、預備消費)、生産,卽[[三面等價原則|國民所得三面等價之法則]]。
 
其算法有三。曰生產法,曰支出法,曰收入法。後二者常用。支出法,法以一時之內成貨之總賣價以核算。考其最終出價者,[[居民]]、[[企業]]、[[政府]]、域外之民也。故國內生產總值可消費、投資、政府支出、外輸四者之和。收入法,法以企業生產之[[成本]]核算。企業之成本,當包羅以下諸項,一則[[工資]]、孳息、[[租金]];二則非公司業主之收入;三公司稅前利潤;四轉移支付及間接稅;五為資本之折舊。以上五項之和,亦得總收入。
 
== 限界 ==
國內總生有其不能計也,若下:
*毋能磊落流於市者,無論財貨、用役(如麻藥、毒品、軍火,或黑市所售之貨),皆不算入。
*工業生産,難免汙染,偶有災害,故有環境成本,然非以此扣除其總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