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德國」:各本之異

[底本][底本]
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
Assisass
Assisass
第二四行:
==史==
===古代至中世紀===
德意志之民,世稱日耳曼。[[羅馬帝國]]時,匈人入寇歐羅巴,日耳曼諸族西遷,屢攻[[西羅馬]]。至五世紀,有東日耳曼族,曰哥特,入寇義大利半島,終亡帝國。自五世紀以還,法蘭克人建王國於高盧東北之地,[[五〇七年]],併西哥特王國。法蘭克土日張,遂行[[采邑]]制,應國土封有功,為歐羅巴[[封建]]制之始,其王又奉[[基督教]],以固其權。嗣後屢有分合。[[八〇〇年]],[[查理大帝]]加冕羅馬人之皇帝,為國之頂峰。至[[八四三年]],傳第三世,國分為三,中有[[東法蘭克王國]],又歷九十三年,[[奧托一世]]掌其國;[[九六二年]]加冕為[[神聖羅馬皇帝|羅馬帝國皇帝]],號[[神聖羅馬帝國]]。帝國主重器者,屢有更迭;至[[一一三八年]],[[霍亨斯陶芬王朝]]掌政,至第三世[[亨利六世]],國勢至盛,時腓特烈二世,其勢漸失於德意志諸邦;[[一二五〇年]],二世崩,帝國復始分
 
===近代===
[[一二五〇年]],腓特烈二世崩,帝國復始分。至十六世紀,帝國已裂為國二百餘;復因[[新教]]興,諸國各奉其宗,勢為水火,鄰國虎伺,遂挑[[三十年戰爭]]於一六一八年;戰終,分裂之勢止,邦國竟至三百餘。[[一七〇一年]],[[普魯士王國]]肇建。至十八世紀,屢經戰事;德意志區雖以奧地利皇帝為帝國主,然諸國俱弗聽其令。至[[一八〇六年]],[[法蘭西]][[拿破崙]]終脅奧國[[弗朗茨二世]]棄羅馬帝號,以建[[萊茵邦聯]];神聖羅馬帝國亡。
 
[[一八一〇年]],西北德意志入[[法蘭西第一帝國]],以利行海禁於[[英吉利]]。[[一八一三年]]十月,拿破崙敗軍於[[萊比錫戰役]],退歸萊茵河西,卅一日邦聯遂終。[[一八一五年]],按[[維也納會議]],立[[德意志邦聯]],復為奧國所控。至[[一八三四年]],普魯士王國盟三十七邦,組[[德意志關稅同盟]],摒奧地利。普、奧之爭,終見兵刃於一八六六年,奧國敗績,南德意志擁奧者皆棄之,翌年復歸同盟。
 
===德意志一統===
普魯士以關稅同盟為基,抗[[大德意志]]。歷三十餘年,諸邦擁[[小德意志]]之意日固,實為普國一統德意志之基也。時德意志一統,所礙者有三,曰丹麥、奧地利、法蘭西;尤以奧國為最。初,德意志人嘗立[[法蘭克福國民議會|法蘭克福議會]]於[[一八四八年]],欲以[[憲法]]保民權,立[[小德意志]]之國,為[[腓特烈·威廉四世]]所忌,復為奧國所不容,終未竟其功。
 
[[File:Flag_of_the_German_Empire.svg|thumb|150px|德意志帝國旗]]
第三八行:
 
===兩次大戰===
德意志歸一,復為諸國所忌,其中法蘭西失[[阿爾薩斯-洛林]],引以為恥,時思復讎;帝國亦不善處鄰。威廉一世時,俾斯麥固德、奧、[[俄羅斯]]之盟,既保東鄰相睦,復脅法蕳西不相犯。至[[威廉二世]],俾氏致仕,帝素親奧讎俄,竟斷[[三帝同盟]],德意志東、西二鄰,俱成其敵。德意志又欲爭殖民地於海外,[[英吉利]]遂盟於法、俄,曰[[三國協約]]。軍備競賽興,戰事遂不可免。一九一四年,[[第一次世界大戰]]起,德、奧、[[土耳其]]、[[保加利亞]]戰四載,終不敵英、法、美利堅諸國。戰後[[巴黎和會]]立[[凡爾賽和約]],加諸德國之賠款、裁兵、負罪之條甚苛,德民俱以為辱。遂成[[第二次世界大戰]]之端。
 
德皇遜位,[[魏瑪共和国]]立。然德民以凡爾賽之讎未雪,背刺之說大盛。至[[一九二九年]],美利堅股市崩,[[經濟大蕭條|天下凋敞]]。德府一籌莫展,民多所忿懣。[[納粹黨]][[希特勒]]以振工肆、彊國勢為號,民心日附,乃廢共和於[[一九三五年]]。[[德意志第三帝國]]立,復以雪恥故,始行征伐。[[一九三九年]]聯蘇聯併波蘭,[[第二次世界大戰]]起,更盟於義大利、日本,建軸心國,天下皆陷兵燹。
 
===戰後分合===
[[一九四五年]],[[美、英、蘇諸國終敗德意志第三帝國]]亡,陷柏林,希氏自戕,德土分意志裂為[[意志民主共和國|東]]、[[西德|西]]二府,既各行資本、社會主義,復為[[冷戰]]前沿。西德得美利堅之助,配以國策得宜,復聯法蘭西等,相建[[歐洲經濟共同體]],政經為之一新,終出於東德之右,且立七大工業之林。迨[[一九八九年]],東德民心思變,翌年并於西德,遂復一耳。德意志偕法國,以其政經之盛,今為[[歐洲聯盟]]諸國之首也
 
==移民=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