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朝鮮國」:各本之異

[底本][底本]
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
諺文兩字, 是朝鮮文字之蔑稱也。大典應用不偏不黨之詞、而改爲<韓文>。)
Assisass
無編輯摘要
第二一行:
'''朝鮮'''([[韓文]]︰조선),又曰'''李氏朝鮮''',[[朝鮮半島]]朝代也。
 
[[一三六九年]]([[|洪武二年]]二年),[[高麗恭愍王|高麗王顓]]表[[明太祖]]即位,賜以金印、誥命,封高麗國王。[[一三九二年]](|二十五年)]],其門下侍郎[[李成桂]]主國事,更名旦,遷都[[漢城]]。遣使[[明|大明]]請改國號,太祖詔國號曰朝鮮,取其'''朝日鮮明'''之意也。其國分八道,分統府州郡縣。又按[[丘濬]]曰︰「[[高麗]]自晉代建國,至是,八百餘年,始易三姓。在[[唐]]前所謂高麗者,止是一國。五代後,乃併三韓[[百濟]]而一之,在勝國時,猶有[[耽羅]],今耽羅亦為所有。其土壤比[[隋]]、唐時,已數倍矣。然其國頗尚禮義,安分自守。入國朝以來,恭順朝廷,四時朝貢,蓋得小國事大之禮。」
 
其政體有類中國,行[[兩班制]],附議政院、六曹。[[朝鮮世宗|世宗]]頒[[訓民正音]],文字始異乎中國。自[[明太宗|太宗]]以降,鮮有兵事,然[[豐臣秀吉]]混一東瀛,俄[[壬辰倭亂|興兵犯境]],旋陷之,請援於明。[[明神宗|神宗]]遂令遼東總兵[[李如松]]統兵救之,歷六載,大破之,[[倭寇]]遂退。及[[滿清]]興,[[丙子胡亂|敗朝鮮]],復為屬國。逾二百載,無外患。及至近世,[[甲午戰爭|甲午戰]]終,清敗於日本,馬關訂[[甲午戰爭馬關條約|約]]),遂自立稱帝,號'''[[大韓帝國]]''',歷二世,倂於日本。享國五百餘載,凡二十七主。
 
==歷代國王=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