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新加坡」:各本之異

[底本][底本]
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
無編輯摘要
無編輯摘要
第二〇行:
|干支 = 壬辰
}}
'''新加坡''',東南亞之[[島國]],處[[馬來半島]]之南,南隔[[新加坡海峽]]望[[印尼]],北介[[柔佛海峡]]鄰[[馬來西亞]]。國富業興,其人歲入略遜[[日本]]居亞洲次位。地狹人稠,方且七百平方[[公園蓋約五十]],口逾五百萬其地多漢人,余為馬來西亞人之裔[[印度]]人之裔。厲治環境,世稱「花園城市」。其國多鴝鵒,類烏鴉而赤喙者也。
 
 
== 勢 ==
立國之初,有九大社區。疆域狹小,形若一人之拳,居馬六甲半島之南,扼馬六甲海峽水道之衝,乃當世有名之城池之國也。總揆李光耀家,人民行動黨之魁首也。自立國以來,壟斷該國之一切命脈,權傾朝野,一家獨大。后傳于吳作棟,光耀之心腹也。及至作棟退位,則傳于光耀之子顯龍。三代皆獨裁者,而總統則有元首之名而無元首之實耳。一紀以來,多施苛政,其民多有怨者。而反對黨新加坡社會主義陣線之主席,因獲咎于李氏,以莫須有下獄數年
 
==史==
前為馬來人世居地,吳將[[康泰]]著《吳時外國傳》載「拘利正東行,極犄頭海邊有居人,名蒲羅中國(馬來語:Pulau Ujong)」。[[明朝|明]]時,稱「淡馬錫」(爪哇語:Temasek)。

十九世紀,泰西英吉利國所屬之東印度公司僱員史丹福·萊佛士登陸於此,始正轄之。

五年,為泰西之英屬印度殖民當局之殖民地。後升為海峽殖民地,和檳城、馬六甲並列,受英吉利國直接統治。

二十世紀初之太平洋戰爭,日本帝國佔新加坡,更名「昭南島」,作「昭南特別市」,「昭南」一詞取「昭和年間所得之南地」,亦有「南方之光」和「[[昭和天皇]][[南洋]]之領土」之意。
 
而後,日本投降,英吉利國復轄新加坡,一九五九年,新加坡自治。一九六三年,併入馬來西亞聯邦,為其一州也。一九六四年七月及九月,兩次種族騷亂。一九六五年八月七日,馬來西亞聯邦下逐城令,使之自立一國。
第三三行 ⟶ 第三九行:
一九六五年九月二十一日,入[[聯合國]]。十月,入[[大英國協]]。
 
一九六七年八月八日,新加坡助立東南亞聯盟組織。
 
== 政治 ==
總揆[[李光耀]]家,[[人民行動黨]]之魁首也。自立國以來,壟斷該國之一切命脈,權傾朝野,一家獨大。后傳于吳作棟,光耀之心腹也。及至作棟退位,則傳于光耀之子顯龍。三代皆獨裁者,而總統則有元首之名而無元首之實耳。一紀以來,多施苛政,其民多有怨者。反對黨[[新加坡社會主義陣線]]之主席林清祥,因獲咎于李氏,以莫須有下獄數年。多年以來,新加坡有[[大選]],蓋李氏欺民之舉。
 
== 地方 =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