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柏林圍牆」:各本之異

[初定本][初定本]
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
夏侯韜
無編輯摘要
夏侯韜
無編輯摘要
第四行:
[[二戰]]中,德東盡毀,被創甚於西。德國既降,四國據所佔,扶所親,各立其國,[[兩德分立]],以國體不同,貧富愈殊。東德民蜂擁如西柏林,以投西府,十餘年間,西投者凡二百有五十萬。
 
慐縱之久而生民變,東府遂承[[統一社會黨]]魁[[烏布利希]]命,於[[一九六一年]]八月十三日晨,遽循西柏林界,樹鐵絲網、木樁之屬圈之,欲絕往來,以[[昂納克]]督其事。後數日,牆成,此即柏林圍牆。後十餘年間,更固以磐石,隔以深壑,更遣重兵戍之。計長百又六十五[[公里]],高三[[米]]有餘
 
八月十五日,牆初建,有東卒名[[康拉德·舒曼]]者,奉諭巡界,為西民所見,眾呼曰:「來!」遂越牆西投,此西踰第一人也。長百又六十五[[公里]]高三[[米]]有餘。牆既樹其後,累有不堪東政之苛而踰牆,東府乃固以磐石,隔以深壑,更遣重兵戍之。[[一九六三年]],[[彼得·費查]]偕友越牆,為戍卒所斃,被戕第一人也。先其事,則有居鄰牆之高樓者,破窗自墜以欲西行者
 
世皆以圍牆為「[[冷戰]]」之徴,多有諫之者,美國前總統[[肯尼迪]]嘗曰:「吾等倡自由,多阻滯;行民主;未盡善;然樹牆以囚黔首,使莫見背,未之有也。」[[列根]]亦嘗於冷戰末詣德國,至牆下宣曰︰「[[戈爾巴喬夫]],如欲繁榮昌盛、自由和平,無他,造訪斯地,隳牆可也。」
 
[[一九八九年]],東歐諸國棄[[專政]]而行[[民主]],東民遂有假途他國而西歸者。十月,民變起東德諸郡,聲勢日甚。時黨魁昂納克掌統一社會黨事,見事不可為,乃請辭。繼者[[克倫茨]]遂革舊制。十一月九日,東府籌解民禁,寬民西行之法,定於翌日頒新法,其令誤傳,以當即可行。是夜,民悉而群集牆下,聲言西行,戍卒未有令,無以應。或欲簽記於[[護照]]而釋之者,其文曰「永黜毋歸」,實冀見褫[[國籍]]以緩西行之勢也。然眾情益憤,西行不顧者浪涌,其勢不可控,或言:「欲止之,非[[坦克]]不得成也」,禁令遂止。西市之民則置酒饌以候,時謂「柏林牆倒塌」。
 
翌年,東府入西,[[兩德統一|兩德遂一]]。牆體亦多為民所毀以闢道路,乃就殘牆立[[博物館]],以鑒後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