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廣東省」:各本之異

[底本][底本]
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
Ericyuen
無編輯摘要
Ericyuen
第二五行:
清初,以粵地鄙遠,封[[尚可喜]]平南王,以鎮廣東。[[三藩之亂]],平南王廢,復因平臺令[[遷界禁海]],粵省近海之民大困。雍正間糖業日興,稻田多改植蔗,民不足食,乃詔許[[暹羅]]商來粵販米。乾隆時以廣州獨口與泰西通商,粵省商務大盛,總督亦移駐廣州府。嘉、道間,[[英國]]私販鴉片,自粵入華。[[林則徐]]奉詔來禁,英人反以刀兵向。清敗,割[[新安縣|新安]][[香港島]]予英人為[[殖民地]],開清代衰世。[[太平天國]]起於廣西,肆暴廣東,民多避入香港。清季,諸賢得西學於粵,[[魏源]]始言洋務、[[康有為]]倡行維新、[[孫文]]呼號革命,卒啟千年巨變。以[[一九一一年|宣統三年]]九月十九,廣東獨立,以應[[中華民國|民國]]。
 
民國初,[[袁世凱]]及武人干政,頗失革命原旨。華南諸省復獨立以抗,孫文召元年國會議會至粵,藉粵、桂省軍,別組軍政府,舉文為大元帥。惟粵、桂武人擁兵爭權,文數去粵。[[一九二二年|十一年]]文外連[[蘇聯]],[[一九二四年|十三年]]建[[黃埔軍校]],翌年以軍校新兵滅粵軍。復以軍政府為[[中華民國國民政府|國民政府]],[[一九二六年|十五年]]誓師北伐。[[一九二七年|十六年]]取[[南京]],國府北遷離粵。[[一九三二年|廿一年]]割[[海南島]]為特區,以備新省。時[[陳濟棠]]治粵,以實業、西學為主,粵省繁榮,頗得人心,民常念之。
 
[[一九三七年|廿六年]],[[本]]華,翌年始侵粵,廣州以下皆陷。初,省民多走[[香港|港]]、[[澳門|澳]]。[[一九四二年|三十一年]],香港亦陷,日軍強令南逃者歸省,死於途者無算。[[一九四五年|三十四年]]以日本降,全省復。
 
內戰間,粵以居南境而獲免。俟共軍臨省,國軍幾無可戰之兵。時舊鈔已廢,省民悉用[[香港圓|港圓]],乃令專用[[人民幣]],使港圓無可用處,越年乃成。[[陶鑄]]治粵,省以上令大飢,民復多逃港者。[[解放軍]]以逃港者為叛民,輒擊殺之。鑄聞言,曰:「此義民也。彼[[英國]]據[[香港]]行惡政,我民聞之,乃潛入港境,盡其倉廩。義舉在前,豈可輒殺?」卒獲罪。
 
內戰間,粵以居南境而獲免。民國三十六年,國府遷臺,元帥葉劍英主政穗城,子選平,選寧,復任廣州。
==政區=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