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行星」:各本之異

[初定本][底本]
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
夏侯韜
無編輯摘要
夏侯韜
無編輯摘要
第三行:
'''行星'''者,天體也。[[恆星]]拱衛[[北極星|北宸]],週而行之,其陣列不變,而行星之位長變,若穿行眾星間,因名。究其理,蓋恆星去地遠,則人視其行微,故以其不動也,而行星去地近,故見其行於天幕。
 
先人以目察天相,所見者,止[[水星|水]]、[[金星|金]]、[[地球|地]]、[[火星|火]]、[[木星|木]]、[[土星|土]]星。後觀得此等星體甚多,遂以前之六者及又見[[天王星|天]]、[[海王星|海]]、[[冥王星|冥]],更知[[地球|地]]實亦行星也,皆週太陽以行,名曰大行星,餘悉更有[[谷神星|谷神]]諸星,不計其數,其形殊小於九者,以[[行星]]
 
然宇宙邃遠,豈能盡窺,後見有大於冥王星者,大行星之論遂見紛紜。[[二〇〇六年]],[[國際天文學聯合會]]大會乃定行星之義以三:曰繞恒星者,曰質量較大,引力與自轉相衡保其形為[[球體]]者,曰無攝乎近軌之他物且能除之者。但合乎前二者為[[矮行星]],餘皆稱[[小天體]]。太陽系僅餘八行星,冥王星降為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