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廣通渠」:各本之異

[底本][底本]
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
無編輯摘要
無編輯摘要
第一行:
'''廣通渠''',[[大運河|古運河]],[[隋]]始名。自[[大興城]]東至[[潼關]],三百餘里。
 
本漢漕渠也,[[漢武帝]]時,關東漕糧從渭水上京師長安,因封凍而水又不足,度六月而罷,而漕水道九百餘里,時有難處。大農[[鄭當時]]言曰:「引渭穿渠起長安,並南山下,至河三百餘里,徑,易漕,度可令三月罷;而渠下民田萬餘頃,又可得以溉田;此損漕省卒,而益肥關中之地,得穀。」帝纳其議。元光六年,令齊人水工徐伯表,悉發卒數萬人穿漕渠。渠引渭水為源,始長安城西北,讀史方輿紀要城南向東,平行渭水。沿途納泬水、滻水、霸水,以增漕量。泬滻諸水源於南山,含沙量少。漕渠穿霸陵、新豐、鄭縣、華陽,於渭水口與黃河合。三歲而通,漕運便利。其後漕稍多,而渠下之民頗得以溉田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