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尚書」:各本之異

[底本][底本]
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
Ptbotgourou
僕 修: ru:Шу-цзин
雨轩主人
無編輯摘要
第一行:
'''《尚書》''',本名'''《書》''',[[漢]]以降以為五經,故亦名'''《書經》'''。古史記言之文也,合五十有六篇。三代時為學者所重,[[孔子]]以為教本。七十子之徒,[[子張]]、[[漆彫開]]從治《書》焉。至[[戰國]],[[孟子]]亦重《書》,時引之以自重。[[秦]][[焚書]],獨重《[[詩經|詩]]》《書》,有敢私藏者族。漢興數十年,廢挾書令,[[伏生]]乃憶述《書》,復傳於世焉。
 
== 體例 ==
 
《尚書》記言之體有六,曰:典、謨、訓、誥、誓、命。或曰有十,曰:典、謨、訓、誥、誓、命、征、貢、歌、範也。
 
== 傳習 ==
初伏氏與大小夏侯之《書》,以憶述而成,書以[[隸字]],故為[[今文經]],重家法,或有說《堯典》之「曰若稽古」而逾四萬字者。而後魯王壞孔壁,得蝌蚪文《尚書》,有欲並立之於學官者也。[[新]][[王莽|莽]]間,國師公[[劉歆]]重《尚書》,立為學官。漢末至魏晉時,古文《尚書》始興,[[孔安國]]傳大行於世。
 
伏氏與大小夏侯之《書》,以憶述而成,書以[[隸字]],故為[[今文經]],重家法,或有說《堯典》之「曰若稽古」而逾四萬字者。而後魯王壞孔壁,得蝌蚪文《尚書》,有欲並立之於學官者也。[[新]][[王莽|莽]]間,國師公[[劉歆]]重《尚書》,立為學官。漢末至魏晉時,古文《尚書》始興,[[孔安國]]傳大行於世。
 
[[唐]]修《[[五經正義]]》,用孔傳本。至[[宋]],[[朱子]]令其徒[[蔡沈]]修《書集傳》,為後世[[科舉]]之法焉。[[明]][[清]]二代,疑古之風熾,又朱熹嘗言「古文經易讀,不若今文之敖牙」,學者咸排古文《尚書》以為僞,至[[閻若]]璩作《[[古文尚書疏證]]》而定焉。時雖有[[毛奇齡]]為《[[古文尚書冤辭]]》欲駁閻說,終未能勝之。究《尚書》是非僞書,[[中華民國|民國]]及近世學者多惑于此。而及此世,多有學者稱古文實非僞書也。近世注《書》者,以[[周秉鈞]]之作為上。
 
== 論言 ==
 
世之書論《書》者衆,而漢[[隋]]之論可備矣,錄之於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