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厓山海戰」:各本之異

[底本][底本]
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
清音
無編輯摘要
臏臏
無編輯摘要
第二六行:
景炎三年二月,次於碙州。四月戊辰,帝崩於碙州,殯於香山縣人馬南寶家,廟號端宗。庚午,衛王即位於碙州,初,先帝既崩,百官欲散去。尚書陸秀夫曰:「諸君散去可也,度宗一子尚在,古人有一成一旅輿者,今百官有司軍士,且萬餘人,若天未絕趙祀,豈不可為國耶?」乃相與奉衛王即位於柩前,以陸秀夫為丞相;張世傑為太傅;文天祥為少保。是月,有黃龍見海中。五月癸未朔,改元祥興。乙酉升碙州為翔龍縣,旋自碙州遷厓山止焉。
 
厓山在新會縣南八十里鉅海中,與湯瓶觜山對立如門,奇石在其西如兩扉,潮汐所出入也,故有鎮戍。張世傑以為天險,可扼以自固,乃奉帝移駐。入山伐木造行宮三十間、軍屋三千間,正殿曰慈元,楊太后居之。升廣州為祥興府。己卯,元發蒙古軍千人從江東宣慰使[[張弘範]]由海道追宋餘眾。先頒詔諭降,張世傑等不從。庚辰升廣州為祥龍府。八月加文天祥為信國公;張世傑為越國公。時文天祥移軍船澳,上表自劾敗兵江西之罪,因乞入衛,優詔不許。九月,葬端宗於厓山,以觀文殿大學士曾淵子充山陵使,陵曰永福。
 
祥興二年正月庚戍,張弘範發[[潮陽]]港,壬戍至厓山,圍宋軍。先是文天祥率兵至潮陽,趨南嶺,張弘範兵猝至,文天祥方飯五坡嶺,不及戰,遂被執,挾之與俱,使為書招張世傑降,天祥不肯。甲子,元李恆率戰船百二十艘入海,與弘範會於厓山。弘範獲宋斥候,知帝棲厓山之西山,南北綿亙二百里,東南枕海,西北皆港。
 
[[category:戰役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