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春秋」:各本之異

[底本][底本]
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
SpBot
僕 增: ru:Чуньцю
第一六行:
*《夾氏傳》十一卷
後二者今不存矣。
 
孔子作春秋,而亂臣賊子懼。盖[[春秋]]之作也,其事则齊桓晉文,其文則史,其義則丘竊取之也。仲尼修春秋,筆則筆,削則削,弟子莫能贊一詞。春秋之成文也,歷傳寓褒貶于其間。一字之褒,榮于華袞;一字之貶,嚴于斧鉞。然舊史之文,孔聖之義,謂之經文,流傳後世,恐有訛誤不解者。門弟子爰傳其經義,於是乃成春秋傳。春秋之傳,儒生各相不同。后世乃演為五家,曰左丘,曰公羊,曰穀粱,曰峽谷,曰鄒氏。春秋五傳,各有側重,然初皆口耳授受,不錄諸簡。嬴秦燔典,六經見滅,春秋五傳,於是有斷焉者矣。漢家尊儒,春秋學復興。然世舊事異,五傳之保留者,三家而已,曰左丘,曰公羊,曰穀粱。後漢并列官學,於是有[[春秋三傳|三傳]]之名。三傳各有側重,左丘重于敘史,公羊善于講義,而穀粱多踵公羊,后世譏之!學者之欲有深識者,竊以為當三傳同學也。
 
==據==